嚎叫

年代:2010 

首映:2010-09-24(美国)

时长:84分钟

语言:英语

观看量:7513

豆瓣:7.4

更新:2024-05-04 04:12

剧情:
这部电影是美国“垮掉派”诗人艾伦·金斯伯格(詹姆斯·弗兰科饰演)的传记,片名《嚎叫》是金斯伯格的同名长诗。艾伦·金斯伯格是美国战后“垮掉的一代”文学流派的代表诗人。他的代表作《嚎叫》因出版而备受争议,他的出版社甚至因出售淫秽材料而被起诉。金斯伯格的父亲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诗人,他的母亲后来被送往精神病院。金斯伯格是一名同性恋者,他有过三次同性恋关系,前两次都不了了之。与彼得·奥列斯基(亚伦·特维特饰演)的第三段恋情让他非常开心。这段经历成为他长诗《嚎叫》的灵感来源,彼得成为了他的终身伴侣。这部电影主要通过三个场景来描绘主人公金斯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法庭审判长诗《嚎叫》、金斯伯格的忏悔和金斯伯格在大家面前背诵长诗。金斯伯格的合作者、漫画家埃里克·杜克也将用动画展示诗歌《嚎叫》的内容。
展开
线路F1

预告片

图集

  • 嚎叫 图1
  • 嚎叫 图2
  • 嚎叫 图3
  • 嚎叫 图4
  • 嚎叫 图5
  • 嚎叫 图6
  • 嚎叫 图7
  • 嚎叫 图8
  • 嚎叫 图9
  • 嚎叫 图10

云播影述

贴一篇导师写的影评:电影对诗歌的解读——在美国看实验电影《嚎叫》by张和龙

上周五看了《杀死汝爱》(2013),“哈利波特”演艾伦·金斯堡大学时期爱来爱去的感情生活,今天看了《嚎叫》(2010)【原本想先看《嚎叫》的】;不过,这是两部由不同的两组导演和演员诠释再现艾伦·金斯堡。前者偏重艾伦早期与卢西安的情感,三角恋,多么虚无,多么垮掉,与同期的杰克·凯鲁亚克(《在路上》的作家)实时状态,当然不能少了爵士乐;后者偏重他的长诗《嚎叫》的创作及其背景,出版社为此对簿公堂,以及艾伦与他终其一生的美籍俄裔同性终身伴侣彼得·奥洛夫斯基(也是个诗人及演员)的三段交叉式叙述和精彩的动画配合诗朗诵更加凸显长诗《嚎叫》的意蕴。
下面是美国最高法院法官的判词:
在《嚎叫》里面有许多词语,被社会上的一部分人认为是粗鄙的、低俗的;然而在其他一些人眼里,这些却是日常用语。《嚎叫》的作者之所以使用这些辞藻,是为了更好的刻画人物,对于那些认为无需使用这类词语的,并且认为本诗使用别的词语才是大快朵颐的精神食粮的人们,我的回答是:生活不能套用一个人人都步调一致的,或者符合特定的模式的公式。

我第一次知道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这个名词应该是在J. D. Salinger的《麦田守望者》 (The Catcher in the Rye,1951), 然后就是在电视看到的关于Howl(1955)的预告片。那个时候我还是在大学,应该是在某个午后,慵懒的回到家中,打开电视看到的,脑海中是模糊的黑白画面和标注的美式口音的朗读。(当然,那个时候我还真心听不出这口音别扭。)
所以在我看来,垮掉的一代,是个多么著名的名词,它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整整一个群体的声音。然而,我来到美国后,跟好几个美国土生土长的人交流,他们都没有听过垮掉的一代这个名词,让我好不气馁,我以为是我的记忆力再次出差错,活生生地掰出个词儿来。所以读过HOWL的人,真的不多。
直到我走入Broadway和12th street交接的Strand书店,那一刻,一股小清新的气息迎面扑来,哈哈,桌子上摆着Howl, Infinite jest 和 Ulysses,那一刻,我知道,消费的时刻到来了。遥远的事物都会有光环,这是无可避免的。Howl, infinite jest此类书籍大概是文化人口袋中的香饽饽,在他们所谓的圈子里热炒起来的

《嚎叫》(Howl)是美国“垮掉的一代”代表人物金斯堡(Allen Ginsberg)的诗歌代表作,也是美国导演爱泼斯坦(Rob Epstein)和弗雷德曼(Jeffrey Friedman)据此拍摄的同名实验电影。该影片2010年初发行,9月底在全美各大影院公开放映,10月6日晚,耶鲁大学惠特尼人文中心小礼堂免费播放,英文系主任沃纳(Michael Warner)等三位教授现场点评。原以为一部实验电影,想必曲高和寡不会有很多观众,于是提前半个小时赶到,但现场的氛围实在让人大感意外。平时超市、商店、餐厅等公共场所内的顾客都稀稀拉拉,此刻出现在眼前的却是久违了的“排队长龙”。犹如国内当年领取托福报名表时的“盛况”,同样年龄的耶鲁学子们提前多时赶来,或三五成群窃窃私语,或一书在手席地而坐。人丛中也有头发花白的老者虔诚而安静地等待着,长长的队伍已经从华尔街的人行道拐到另一条马路坦普街上,“长龙”缓慢蠕动着,而焦急的心情仿佛置身于世博会场馆前的漫长等待中。及至电影正式放映时,仍有大批师生滞留在影院入口。因为安全问题,管理员拒绝了笔者加座或站立观赏的请求

Howl ---Allen Ginsberg
I saw the best minds of my generation destroyed by madness, starving hysterical *,
dragging themselves through the negro streets at dawn looking for an angry fix,
angelheaded hipsters burning for the ancient heavenly connection to the starry dynamo in the machinery of night,
who poverty and tatters and hollow-eyed and high sat up smoking in the supernatural darkness of cold-water flats
floating across the tops of cities contemplating jazz,
who bared their brains to Heaven under the El and saw Mohammedan angels staggering on tene- ment roofs
illuminated,
who passed through universities with radiant cool eyes hallucinating Arkansas and Blake-light tragedy among the
scholars of war,
who were expelled from the academies for crazy & publishing obscene odes on the windows of the skull,

台词摘录:
诗,大体说来,是有韵律地表达感情。而感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冲动,就像是性冲动。这种感情发源于胃部的深处,然后从胸中升起,抒发于嘴巴和耳朵,呼……,然后成为低语或呻吟或叹息。所以如果你举目四顾,想要找到合适的词来描述这种让你叹息的莫名感情,这种语言上的叹息,就是诗。
写作的时候,我不一定知道它的含义,过一阵子它才开始显现出含义,一两年之后,我开始明白它无比清晰的含义,下意识地,获得含义总需要时间,就像是一张缓慢显影的照片。如果写作全然出于自发,有时候我甚至不知道它是否真有意义。有时候我知道它意义非凡,我开始哭泣,因为我明白,我不经意间闯入了一片绝对真实的天地。在这种意义上,或许几个世纪之后,它才能真正被人阅读,而且催人泪下。在这种意义上,它是一种语言,因为它触到了普遍的真理。
预言的真正含义并不是预知1942年原子弹会不会落下,而是感知并感受到百年之后的某个人感知和感受到的东西,并且可能用一种百年之后他们将会发现的暗示来进行表达。

他是现代的沃特·惠特曼,他听到美国的歌唱、诅咒、咆哮与日趋疯狂;他为自己的一切本性高唱赞歌:有趣的、粗鲁的、骇人的、睿智的、同性恋的;他鼓吹爱与和平、在大麻的烟雾中像个佛陀一般打坐;LSD、写作、爵士乐、或者在什么地方与陌生人打上一炮,是他欢喜与乐趣的来源;他是冷战时代人类反抗抑郁的具象化身、咆哮的云游诗人,他会毫不吝啬的将毛茸茸柔软的肚皮袒露于敌人的“炮火”之下;他是诗歌不再畅销的时代最流行的诗人、战后先锋派艺术家最典型的代表、一个来自伊甸园的同性恋版亚当。他是艾伦·金斯堡、垮掉派诗人。
很难想象,艾伦·金斯堡竟然与我们曾经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如此之切近(他甚至多次来访中国,写下诸如《一天早上,我在中国散步》、《读白居易抒怀》等诗作),加上他健健康康活到了70岁的高龄——或许在人们心中,凯鲁亚克式的早夭于路上才是垮掉派应该的归宿——更让他成为一个文化古迹式的人物,却又由于太过熟悉而难以将之供奉于不朽偶像的行列、或因诗歌的晦涩难以让大众有窥其人全貌的冲动

贴一篇导师写的影评:电影对诗歌的解读——在美国看实验电影《嚎叫》by张和龙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gbackup.cn/a/55179.html

展开

云播免费精选

米尔克
8.32008年美国同性
我不在那儿
7.92007年德国音乐
天鹅绒金矿
8.41998年美国同性
卡波特
7.92005年美国同性

美国同性片

云播热播

云播影视榜

更多推荐

8.72009美国纪录片